1. 英伟达Q2财报:467亿美元营收创新高背后的市场分歧

2026财年第二季度,英伟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营收达到467亿美元,同比增长56%,调整后每股收益1.05美元,均超出市场预期。数据中心业务以411亿美元营收(占总营收88%)继续领跑,其中Blackwell平台的规模出货标志着AI基础设施进入新阶段。然而,与业绩形成反差的是,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超5%,截至发稿跌幅收窄至3%。这种“业绩超预期却股价回调”的现象,折射出市场对AI产业周期与英伟达转型的复杂情绪。

2. 股价波动的深层逻辑:业绩与预期的错配

英伟达过去12个季度中有11次利润超预期,但其中4次财报后次日股价仍下跌,显示短期股价并非单纯由业绩数据驱动。本次回调的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三方面:

首先,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速放缓的担忧。据CNBC报道,AWS、Azure等头部云厂商对Q3资本支出的增速预期已降至15%,低于前两个季度的20%以上水平,市场担心AI基础设施采购可能进入阶段性放缓。尽管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56%,但环比微降1%,打破了连续多季的环比增长趋势,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担忧。

其次,区域市场与产品不确定性。H20芯片作为针对特定市场的产品,其销售前景尚未明确,叠加国产替代压力(如华为昇腾910B芯片在部分场景的份额提升),投资者对短期收入结构存在疑虑。

最后,“利好兑现”的情绪释放。财报发布前,英伟达股价年内已累计上涨58%,部分机构投资者选择在业绩公布后获利了结,导致短期抛压集中。

3. Blackwell平台:技术护城河与商业落地的双重验证

数据中心业务能支撑起总营收的88%,核心驱动力正是Blackwell平台的规模商用。本季度该平台带动数据中心收入环比增长17%,CEO黄仁勋直言“Blackwell是AI竞赛的核心平台”。其技术优势与落地案例正在验证这一判断:

3.1 技术突破:从基准测试到实际效率

在MLPerf Training基准测试中,Blackwell平台包揽所有项目的最高性能;单个GB200 NVL72机架系统运行OpenAI的gpt-oss-120b模型时,处理速度达每秒150万个token,AI推理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。更关键的是,英伟达推出的NVFP4数据格式,为千亿级参数大型语言模型的预训练提供了底层支持,巩固了在复杂模型场景的领先地位。

3.2 商业落地:从车企到医疗的跨领域渗透

Blackwell的商用步伐已超出预期:特斯拉采购其GB200 NVL72机柜用于Dojo超算的替代方案,加速自动驾驶模型训练;梅奥诊所则利用该平台加速药物研发,将特定疾病的分子筛选效率提升30倍。尽管AMD的MI300X在Llama 70B等中小模型推理中功耗比优于前代H100,但在千亿参数以上模型中,Blackwell仍保持30%的效率优势,技术护城河尚未被撼动。

4. 全栈AI转型:软件与生态构建“第二增长曲线”

英伟达正从传统GPU硬件商,向“芯片+网络+软件+云服务”的全栈AI平台企业转型,这一战略在本季度显现成效:

4.1 软件收入增速领跑硬件

本季度,CUDA工具链与AI Enterprise许可收入达19亿美元,同比激增120%,增速是硬件业务的2倍。软件已成为英伟达绑定客户的核心抓手——通过NIM微服务,超过150家企业完成集成;开发者生态规模达300万人,较去年增长50%,形成“硬件-软件-开发者”的正向循环。

4.2 基础设施与网络方案:从“单机”到“超级工厂”

网络业务已成为隐形冠军,上一财年收入129亿美元,超过游戏业务全年规模。本季度推出的Spectrum-XGS以太网平台,支持跨区域扩展,可将多个数据中心组合为“十亿瓦级AI超级工厂”。例如,日本筑波大学采用该方案共建百亿亿次AI超算,进一步强化了英伟达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话语权。

5. 业务板块全景:数据中心主导下的多元增长

除核心的Blackwell与数据中心业务外,英伟达其他板块也呈现差异化增长:

业务板块 本季度营收(亿美元) 同比增长(%) 环比增长(%)
数据中心 411 56 -1
游戏 43 49 -
专业可视化 6.01 32 18
汽车与机器人 5.86 69 3
  • 游戏业务:在AI PC浪潮下复苏,GeForce RTX 5060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x60级GPU,与OpenAI合作实现本地推理,推动游戏PC向AI工作站升级。
  • 汽车与机器人:业务名称变更反映战略重心转移,尽管目前收入仍以汽车为主,但机器人领域的布局(如自动驾驶芯片Orin的迭代)已开始落地。

6. 市场分歧与未来:技术优势能否化解周期担忧?

当前市场的核心分歧在于:AI资本开支的周期性波动,是否会削弱Blackwell的增长持续性?从短期看,云厂商Q3资本支出增速放缓至15%,可能导致硬件采购节奏调整;但长期而言,英伟达的全栈转型与技术壁垒仍具韧性——软件收入增速超硬件、300万开发者生态、千亿模型场景的效率优势(领先竞争对手30%),正在构建非硬件依赖的增长逻辑。

正如华尔街日报分析,英伟达通过“软件+生态”构建的全栈壁垒,效果已超预期。未来,Blackwell在医疗、科研等垂直领域的渗透(如梅奥诊所的药物研发案例),或将成为平衡周期波动的关键。

参考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