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gentic AI(代理式人工智能)正从实验室走向企业生产环境,它能自主规划任务、调用工具并处理复杂流程,被视为下一代AI效率革命的核心。然而,企业在落地时普遍面临一个瓶颈:分散在邮件、文档、业务系统中的非结构化数据,让AI难以获取准确上下文,导致“答非所问”或决策偏差。近日,Elastic推出的Agent Builder工具,试图通过“上下文工程”破解这一难题,让企业私有数据与AI无缝协作。
1. Agentic AI的爆发与上下文困境
1.1 2026年:Agentic AI规模化临界点
企业对Agentic AI的需求正在加速爆发。Deloitte预测,到2026年,超过60%的大型企业将实现Agentic AI规模化部署,远超当前的实验阶段;Gartner则指出,2026年底40%的企业应用将集成任务型AI代理,而2025年这一比例尚不足5%。这组数据背后,是AI助手从“被动问答”向“主动任务处理”的进化——企业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查询工具,而是能理解业务上下文、联动数据与系统的“智能同事”。
| 机构 | 预测场景 | 2025年现状 | 2026年目标 |
|---|---|---|---|
| Deloitte | 大型企业Agentic AI规模化落地 | 实验阶段 | 60%+ |
| Gartner | 企业应用集成任务型AI代理 | <5% | 40% |
1.2 企业数据的“碎片化陷阱”
尽管市场热情高涨,企业落地Agentic AI仍面临“致命短板”:上下文数据的获取与激活。Elastic首席产品官Ken Exner指出:“AI的行动是否可靠,取决于其获取的上下文是否相关和准确。许多AI应用遇到瓶颈,根本原因就是上下文不够精准。”
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数据的“碎片化”。Forrester报告显示,企业中80%的数据为非结构化形式,散落于邮件、文档、客户反馈、业务日志等场景,这些数据未被有效整合,导致AI代理无法实时获取所需信息。例如,当客服AI代理需要处理客户投诉时,若无法快速调取历史沟通记录、订单数据和产品手册,便无法生成准确回应。
2. 上下文工程:从Prompt到数据激活的技术演进
2.1 从“提示词优化”到“数据编排”:上下文工程的崛起
为解决上下文难题,“上下文工程”(Context Engineering)正成为AI领域的新兴学科。不同于早期的Prompt工程(仅优化提示词),上下文工程聚焦于让AI精准获取、理解并利用数据——不仅包括静态文档,还涉及动态工具调用、数据转换和权限治理。简单来说,上下文工程是“教AI如何找数据、用工具、做决策”的系统方法。
行业正在形成共识:上下文工程能力将成为企业AI竞争力的核心。Elastic CPO Ken Exner提到:“未来,谁能用AI驱动自动化,谁就能提升生产力。专注于上下文工程的人,将更容易取得成功。”
2.2 技术支柱:MCP协议与RAG的协同
上下文工程的落地依赖两大技术路径:
- 检索增强生成(RAG)的升级:从早期“检索文档片段补充回答”,进化为“检索+工具编排”——例如,当AI需要分析销售数据时,RAG不仅能调取数据库中的销售记录,还能自动调用统计工具计算增长率,并将结果整理为报告。
-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的标准化:作为开源协议,MCP解决了LLM与外部工具的“对话障碍”。通过MCP,LLM可识别可用工具(如API、数据库查询)、理解工具能力,并根据任务选择最优工具链,实现跨系统数据协作。
Tips:什么是Agentic AI?
Agentic AI(代理式人工智能)指具备自主规划、工具使用和任务执行能力的AI系统,区别于传统问答式AI,它能主动调用工具、处理多步骤任务,例如自动分析客户反馈并生成报告,或联动业务系统完成订单处理。
Tips: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是什么?
MCP是一个开源协议框架,旨在标准化LLM与外部工具、数据源的交互方式。通过MCP,LLM可以动态识别可用工具(如API、数据库查询)、理解工具能力描述,并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最优工具链,解决了不同工具接口不统一、LLM难以高效调用外部资源的问题。
3. Elastic Agent Builder:让数据与AI无缝协作
3.1 从数据索引到AI代理:Agent Builder的核心能力
作为Elasticsearch平台的新功能,Agent Builder旨在将上下文工程“平民化”——让企业无需复杂开发,即可构建基于私有数据的AI代理。其核心能力覆盖代理全生命周期:
- 开发与配置:支持基于MCP协议构建工具,通过Elasticsearch Query Language(ES|QL)或工作流建模,实现数据过滤、转换和分析;
- 数据连接:直接运行在企业私有数据上,可连接Elasticsearch索引的所有数据,或通过集成访问外部数据源(如CRM、ERP系统);
- 可观测与治理:提供代理执行日志、性能监控和权限控制,满足企业数据安全需求。
Elastic CPO Ken Exner强调:“数据是Elastic的核心。我们希望用户能轻松激活数据价值。只需打开Agent Builder,指向一个Elasticsearch索引,就能开始与任何已连接的数据对话,无论这些数据是内部还是来自外部集成。”
3.2 对比通用框架:Elastic的“数据原生”优势
当前市场上已有LangChain、LlamaIndex等AI代理开发框架,但Agent Builder的差异化在于“数据原生”——深度集成Elasticsearch的数据管理能力,具体优势包括:
- 实时数据交互:直接与Elasticsearch索引联动,无需将数据迁移至第三方平台,支持毫秒级数据检索与更新;
- 企业级治理:继承Elasticsearch的权限体系,可控制代理对敏感数据的访问范围,满足合规需求(如GDPR、HIPAA);
- 开箱即用的工具链:内置文档解析、日志分析等常用工具,无需从零构建数据处理流程。
例如,某制造企业使用Agent Builder后,可让AI代理直接查询Elasticsearch中的设备传感器数据,实时分析故障风险,并自动生成维修工单,整个过程无需额外数据集成步骤。
3.3 开箱即用与定制化:两种构建路径
Agent Builder提供两种代理构建方式,适配不同需求:
- 开箱即用的对话代理:用户无需编码,直接与Elasticsearch索引中的数据交互。例如,市场团队可通过自然语言查询“过去30天各产品的销售排名”,代理自动执行ES|QL查询并返回结果。
- 定制化代理开发:开发者可组合工具(如API调用、数据分析函数)、提示词和LLM,构建复杂代理。例如,财务团队可定制“月度报表代理”,让其自动调取销售数据、计算税费、生成Excel报表并发送邮件。
4. 企业落地Agentic AI的关键:数据管道先行
4.1 非结构化数据的“预处理必修课”
尽管Agent Builder简化了代理开发,但企业落地Agentic AI的前提是数据管道的完善。Elastic建议,企业需先通过Elasticsearch Ingest Pipelines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处理——包括清洗(去除重复数据)、增强(提取关键词、实体识别)、索引(建立搜索索引),确保数据可被AI代理高效调用。例如,当企业将客户反馈文档接入Elasticsearch时,Ingest Pipelines可自动提取客户姓名、问题类型和情绪标签,为AI代理提供结构化数据支持。
4.2 从试用开始:技术预览版与部署建议
目前,Agent Builder已作为技术预览版开放,企业可通过Elastic Cloud Trial免费试用,直接在浏览器中体验代理构建流程。对于计划落地的企业,建议分三步实施:
- 数据梳理:明确核心业务场景(如客服、销售分析),整合相关数据源至Elasticsearch;
- 管道构建:使用Ingest Pipelines预处理非结构化数据,建立索引;
- 代理开发:先通过开箱即用代理验证数据交互效果,再逐步定制复杂工具链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