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全球科技领袖齐聚上海,16位院士与图灵奖得主共探“重塑创新增长”
2025年9月10日至13日,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将迎来年度科技盛宴——“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”。以“重塑创新增长”为主题,这场由上海市政府联合蚂蚁集团等机构主办的盛会(2024年参会者已超8万人次),今年再度升级:16位院士、图灵奖得主及550余位行业领袖齐聚,40余场论坛聚焦AI、具身智能、芯片等前沿领域,更有万平米科技展、5000平米“机器人小镇”及首次设立的创投Meetup,打造集思想碰撞、技术展示与产业对接于一体的科技嘉年华。
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·萨顿(Richard Sutton)、高性能计算先驱杰克·唐加拉(Jack Dongarra)、《人类简史》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(Yuval Noah Harari),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、郑庆华等将领衔主论坛,深度探讨大模型进化、智能体应用等核心议题。值得关注的是,王坚院士将现场发布“城市神经计算平台”——该平台已接入上海20万物联网设备,为城市治理提供实时AI决策支持。
2. 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活:机器人小镇100余款机型背后的产业突破
本届大会最受期待的“机器人小镇”占地5000平方米,汇聚40余家具身智能企业的100多款机器人,从咖啡制作、太极表演到健康诊断,全面展示人机协作场景。这一场景背后,是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加速发展:据《2023全球具身智能发展报告》,行业已形成“硬件本体-环境交互-大模型”三层产业链架构——硬件端有优必选Walker X实现双足动态平衡,傅利叶GR-1关节扭矩达300Nm;环境交互层依托英伟达VIMA系统提升场景适应性;大模型层则以谷歌RT-2为代表,推动机器人理解复杂指令。
中国企业在该领域表现突出,2023年全球具身智能融资超12亿美元,中国占比达38%。不过,落地瓶颈仍存:跨场景泛化能力不足,家庭与工厂场景切换时常需重新训练。现场展示的优必选“家庭服务机器人”虽能完成地面清洁、物品递送,但面对宠物干扰等突发情况时,反应速度仍需优化。这种“实验室成果”与“生活需求”的差距,也将成为论坛热议焦点。
3. 亚洲金融科技协同新范式:新加坡、香港、上海三地联动破解行业痛点
9月12日的“全球主题日”上,新加坡金融科技节、香港金融科技周与外滩大会将首次实现战略联动。这场跨越三地的协作并非简单叠加,而是基于明确分工的深度协同:新加坡主导监管沙盒实验,香港聚焦跨境支付试点,上海则负责场景应用落地。据香港金管局《2025金融科技协作白皮书》,三地正共建亚太区首个监管合规数据共享链RegChain,未来跨境金融机构可通过该链实现反欺诈数据合规共享。
人才与技术合作同步推进:2025年“金融科技领袖交换计划”将启动,三地互派100名专家;香港虚拟银行已与上海张江共建反欺诈AI训练平台,利用两地真实交易数据优化模型。这种“监管-试点-落地”的闭环,有望加速金融科技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化周期。
4. 万平米科技展的沉浸式体验:从核聚变装置到AI健康管家的三层探索
10000平方米科技主题展采用“概念层-转化层-应用层”三层展示逻辑,让观众从基础科学一路看到生活应用:概念层展示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缩微模型,转化层呈现最新3nm芯片的制造流程,应用层则提供AI健康管家AQ问诊、“幻觉零食”味觉交互等体验。这种设计借鉴了CES 2025的创新模式——通过“人机协作共创区”,观众可实时编写简单代码,调试机器人的避障路径,亲身参与技术优化。
不过,科技展也需平衡娱乐性与专业性。正如CES报告警示,过度强调互动体验可能导致深度交流缺失。为此,外滩大会在每个展区设置“科学家面对面”时段,每天安排2小时专家答疑,确保观众既能体验趣味互动,也能理解技术原理。
5. 青年创新者的舞台:8000支战队角逐AI赛事,8家顶级创投现场“选苗”
大会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从展示到落地的全链条支持:AI科创系列赛事吸引全球20国8000余支战队,聚焦智能硬件、金融智能、AI安全三大方向;首次设立的创投Meetup邀请明势资本、金沙江创投等8家机构,重点考察AIGC、具身智能项目;50余家企业带来1500个岗位,覆盖算法工程师、机器人运维等热门方向。
这种“赛事-创投-招聘”联动模式成效显著。参考CES创客展区数据,17%的参展项目通过展会获得首轮融资。本届大会也特别设置“创新者舞台”,18场快闪演讲涵盖AI复刻味觉、城市噪音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症预防工具等跨界项目,科学家、脱口秀演员同台,让硬核科技以更生动的方式触达公众。
6. 当AI走进艺术:主题曲《Hello Future》背后的科技人文融合
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是本届大会的另一亮点。AI创作的主题曲《Hello Future》全程由算法完成作词、作曲、演唱及MV生成,旋律融合电子与古典风格,歌词展现“机器理解的未来图景”。这种尝试并非孤例:创新者舞台上,AI辅助音乐创作项目让观众输入情绪关键词,实时生成个性化歌曲;“AI+DJ”表演则将城市噪音数据转化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节奏——通过特定声波频率刺激大脑活跃度。
正如尤瓦尔·赫拉利在受访时所言:“技术的终极意义是拓展人类体验边界。”外滩大会上,从一杯AI制作的奶茶,到一首算法谱写的歌,科技正以更温柔的方式融入生活,重塑创新增长的内涵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