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AI算力竞赛愈演愈烈的当下,一个位于中东的名字正悄然改写行业格局——阿联酋数据中心巨头Khazna。这家掌控着本国70%数据中心运营容量的企业,不仅为谷歌、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提供算力支撑,更凭借极端环境下的技术突破和全球化布局,成为挑战西方数字基础设施主导地位的关键力量。从沙漠中的冷却技术创新到跨洲的数据主权战略,Khazna的崛起之路,正是中东数字经济“跨越式发展”的缩影。
1. 中东数据中心的隐形巨头
在阿联酋万亿美元数字经济的蓝图中,Khazna扮演着“地基”角色。自2014年以2兆瓦容量起步,如今其运营规模已足以支撑约20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需求,更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领域占据阿联酋70%以上份额(Frost & Sullivan 2024年报告)。这一地位的背后,是与国家战略深度绑定的业务逻辑。
1.1 从2兆瓦到区域支柱
Khazna的业务版图早已超越单纯的“服务器托管”。其阿布扎比马斯达尔城的32兆瓦设施、阿治曼的100兆瓦AI优化数据中心园区,不仅服务本地企业,更托管着谷歌、微软等国际巨头的区域服务器,支撑Netflix流媒体、ChatGPT等应用的中东用户访问。沙特阿拉伯的新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其区域容量25%,巩固在海湾地区的核心地位。
1.2 客户结构
除了国际客户,Khazna的核心增长动力来自中东本土企业的“自建数据中心”需求。金融机构、政府部门占其客户总量的62%,这类客户因数据主权法规(如阿联酋PDPL法律要求关键数据境内存储),更倾向于选择本地化的超大规模设施。正如IDC中东研究经理维多利亚·门德斯所言:“中东企业跳过了传统IT架构,直接布局适配AI时代的混合云基础设施。”
2. 沙漠中的技术突围
在日均气温超40℃的中东,数据中心冷却堪称“生死挑战”。传统空调系统面对GPU密集型服务器的热量早已力不从心,而Khazna通过液体冷却技术,将这一难题转化为竞争优势。
2.1 单相浸没式冷却
Khazna在阿布扎比的AI优化数据中心采用“单相浸没式冷却”技术——将服务器完全浸入绝缘冷却液中,通过液体循环带走热量。这一方案使数据中心PUE(电能使用效率)降至1.08,远低于全球行业平均的1.5以上,更是沙漠地区数据中心的全球最优水平。其阿治曼设施的闭环设计进一步减少用水量90%,直接破解了“沙漠缺水”与“冷却耗水”的矛盾。
Tips:什么是PUE?
PUE(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)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效的核心指标,数值越接近1越高效。传统数据中心依赖空调制冷,PUE普遍在1.5-2.0;而液冷技术可将PUE压缩至1.1以下,Khazna的1.08意味着几乎所有电力都直接用于算力,而非散热。
2.2 适配AI算力
面对AI训练所需的极高密度GPU集群,Khazna的技术创新更具针对性。阿治曼数据中心的“芯片间冷却技术”可直接接触GPU核心,将散热效率提升3倍;而最新部署的单相浸没式系统,能支持单机柜功率密度达50kW(传统数据中心平均仅5-10kW),为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提供稳定算力底座。
3. 中东市场的独特逻辑
与欧美市场不同,中东数据中心的崛起并非简单的商业扩张,而是与“数据主权”和“技术自主”深度绑定的战略选择。这种独特性,正是Khazna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关键。
3.1 政策驱动下的本土化需求
阿联酋《个人数据保护法》(PDPL)和沙特《国家数据治理框架》等法规明确要求,金融、医疗、政府等关键领域数据必须存储于境内。这直接推动企业选择本地数据中心:2024年中东企业“混合云架构” adoption率达45%(IDC预测2025年将升至58%),其中私有云部分几乎全部依赖本土设施。Khazna作为阿联酋最大运营商,自然成为政策落地的核心载体。
3.2 跳过传统阶段的“跨越式发展”
“许多人误以为中东还在追赶数字基础设施,实际上我们直接跳过了传统系统。”Khazna首席执行官Hassan Al Naqbi的这句话,道出了中东市场的核心特征。不同于欧美从小型机房逐步升级的路径,中东企业从一开始就瞄准AI时代需求——Khazna的新建数据中心全部预留GPU集群扩展空间,电力和冷却系统按未来5年算力需求设计,这种“前瞻性基建”使其能快速响应ChatGPT、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的算力爆炸。
4. 全球化布局
Khazna的野心不止于中东。近年来,其以“填补区域基础设施缺口”为核心,在土耳其、沙特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肯尼亚等地密集落子,每一个新项目都承载着当地的“数字主权”诉求。
4.1 土耳其
2024年启动的安卡拉数据中心,是Khazna首个跨大洲项目。该设施明确服务于土耳其政府“Digital Turkey 2025”计划,支撑政务云迁移和关键数据本地化存储。正如首席战略官Johan Nilerud所言:“土耳其经济体量庞大,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缺口达40%,我们的项目将直接填补这一空白。”
4.2 欧洲与非洲
在法国马赛和意大利米兰,Khazna聚焦边缘计算节点,为欧洲企业提供低延迟AI推理服务;肯尼亚内罗毕项目则瞄准东非共同体的数字经济需求,计划成为区域数据交换枢纽。这些布局不仅拓展了营收来源,更将其冷却技术和高密算力方案输出至不同气候带市场。
5. 绑定全球AI生态
Khazna的技术底气,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绑定。其中,与NVIDIA的合作堪称“强强联合”,直接推动中东AI基础设施升级。
5.1 GH200超级芯片的中东首发平台
2024年3月,Khazna宣布成为NVIDIA GH200 Grace Hopper超级芯片的中东首发合作伙伴。这款集成GPU和CPU的“AI超级芯片”专为千亿参数大模型设计,而Khazna的液冷设施将使其性能发挥至最佳——双方合作的阿布扎比AI优化数据中心,已开始支撑阿联酋国家AI战略项目“Falcon大模型”的训练,该模型参数规模达1.5万亿,是中东首个自主研发的全球级LLM。
5.2 人才培养
合作不止于硬件。Khazna与NVIDIA联合建立的“中东AI开发者中心”已在迪拜启动,计划三年内培训5000名本地工程师,重点覆盖GPU编程、大模型调优和数据中心运维。这一举措直指中东“专业人才短缺”痛点,也为Khazna储备了未来扩张所需的技术团队。
6. 挑战与未来
尽管发展迅猛,Khazna仍需面对多重挑战。这些问题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坎,更是中东数字经济“突围”必须跨越的障碍。
6.1 GPU供应链的“卡脖子”风险
美国对高端AI芯片的出口管制(如NVIDIA H100/A100需许可证)直接影响Khazna的算力升级:2024年其订单交付周期延长至3-6个月,部分项目被迫改用性能稍低的替代型号。为应对这一问题,母公司G42甚至在2024年剥离部分华资背景,以换取西方技术供应稳定。
6.2 可持续发展的“沙漠难题”
尽管液冷技术大幅降低了用水量,但沙漠地区的电力供应仍依赖化石能源。Khazna正推进马斯达尔城设施的“太阳能+生物燃料”混合供电方案,目标2027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50%。这一转型不仅是环保要求,更是长期运营成本控制的关键——当前数据中心电费占总运营成本的40%,可再生能源替代可直接提升利润率。
6.3 地缘政治中的平衡术
在土耳其、肯尼亚等新兴市场,Khazna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当地“数据主权”诉求:安卡拉项目需遵守土耳其《数据本地化法案》,内罗毕设施则要适配东非共同体的数据跨境规则。这种“一地一策”的模式虽保障了项目落地,却也增加了管理复杂度。
从阿联酋本土的“数字基石”到全球AI基建的竞争者,Khazna的十年成长史,正是中东数字经济崛起的微观样本。它证明了:在算力成为核心生产力的时代,基础设施的竞争早已超越技术本身,更关乎战略布局、生态绑定与本土化能力。未来,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爆炸,这个来自沙漠的隐形巨头,或许将在全球数字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参考链接: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