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白宫下令“加急”部署Grok,48小时内纳入政府采购清单

美国白宫近期被曝正强力推动埃隆·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开发的聊天机器人Grok进入联邦政府系统。据《连线》杂志(WIRED)获取的内部文件显示,白宫办公厅主任于2025年8月8日致函联邦总务管理局(GSA)署长,要求在48小时内将Grok加入政府批准的供应商名单,并指示各联邦机构“尽快”(ASAP)部署该产品。这一指令强调为联邦雇员提供“具备实时数据访问能力的AI工具”,并显示该决策绕过了常规的技术评估流程。

此次白宫的直接介入,发生在xAI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合作于2024年夏天意外中止之后。原本有望建立的合作关系因争议破裂,导致Grok进入政府工作流程的计划一度停滞。如今白宫的最新行动,相当于为Grok重新打开了进入联邦政府体系的大门。

2. GSA常规采购流程被绕过,“国家安全紧急需求”成关键理由

要理解白宫此次行动的特殊性,需要先了解美国联邦政府的采购审批机制。根据GSA官方公布的采购政策,人工智能产品要进入政府采购名单,通常需要通过FEDRAMP(联邦风险与授权管理计划)中等安全认证。这一常规审批流程约需90天,期间会进行严格的技术评估,包括隐私保护测试等多个环节。

然而,此次Grok的纳入显然走了“快速通道”。GSA的快速通道政策通常仅限在“国家安全紧急需求”时启用。白宫在指令中强调了“ASAP部署”,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是何种“紧急需求”促使其绕过常规流程。这一做法已引发了关于程序正当性的讨论。

3. 合作中断内幕:数据审查与政治倾向标注成导火索

回顾xAI与美国政府的合作历程,并非一帆风顺。根据彭博社2024年8月的报道,双方原本有望在2024年建立合作关系,但谈判最终破裂。核心争议点在于xAI拒绝开放其训练数据源以供政府审查。此外,政府方面要求xAI对其模型输出内容中标注政治倾向性比例,这也遭到了xAI的抵制。美国国防部当时曾警告称,Grok可能违反AI行政令第4(b)条关于算法歧视的禁令。

此次白宫介入,要求GSA重新将Grok列入政府采购的“白名单”,实际上是在为双方重启合作扫清障碍。这一转变背后的考量,以及是否意味着xAI在之前的争议点上有所妥协,目前尚不明朗。

4. 程序正当性遭质疑,参议院AI特别委员会介入调查

白宫强推Grok进入政府采购名单的行为,已经引起了美国参议院AI特别委员会的关注,并质疑其涉嫌“程序违规”。根据GSA采购规则第5.7条,快速通道的启用需要满足严格的“国家安全紧急需求”标准。然而,目前GSA启动的有限试点项目仅涉及7个非涉密部门,包括内政部档案局等,这些部门的工作性质与“国家安全紧急需求”的关联度并不高,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此次操作合法性的疑虑。

5. Grok技术特性与安全隐忧:实时数据能力与风险并存

Grok作为xAI的旗舰产品,其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具备实时数据访问能力,这也是白宫指令中特别强调的优势。然而,这一特性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。

此前,TechCrunch在2025年2月的一篇技术测评中指出,Grok 1.5版本在独立测试中表现出对选举相关问题的偏差率超过22%。在政府文档处理场景中,甚至出现过3次虚构法律条款的情况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Grok的实时数据接入部分依赖于马斯克旗下的X平台(原Twitter),这引发了专家对于虚假信息可能通过该渠道引入政府系统的担忧。

6.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:xAI的政府订单与行业格局变动

若Grok成功进入美国政府系统,对xAI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,使其正式成为政府供应商。据曝光的信息显示,Grok的政府采购价为每查询0.002美元,这一价格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OpenAI同类服务报价的40%,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。这不仅可能为xAI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,也将极大提升其在AI行业,特别是公共部门AI解决方案领域的竞争力。

然而,GSA目前仅启动了有限试点,且强制要求启用内容过滤插件。这表明政府内部对于Grok的安全性仍存有顾虑。未来,Grok能否在政府体系内大规模推广,以及如何平衡其功能优势与安全风险,将是xAI和美国政府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。同时,马斯克同时拥有X平台、星链网络以及现在可能成为政府AI供应商的xAI,其所掌握的数据和影响力也引发了关于数据主权和垄断的担忧。

此次白宫强推Grok的事件,无疑为AI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增添了新的变数。它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新兴AI技术的迫切需求,也暴露了在快速采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程序、安全和伦理问题。Grok的政府之旅能否一帆风顺,以及这一事件将对AI行业格局产生何种深远影响,仍有待持续观察。


参考链接

The White House Apparently Ordered Federal Workers to Roll Out Grok ‘ASAP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