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形机器人[7]

灵犀X2全球首秀韦伯斯特空翻 稚晖君揭秘背后技术

智元机器人灵犀X2双足机器人成功解锁"韦伯斯特空翻",成全球首个完成该动作的人形机器人。突破动力学控制、实时感知反馈与硬件可靠性三重极限,依托强化学习与Sim2Real技术实现动作自主优化。其多场景布局及2025年量产计划,标志具身智能技术迈向实用化。

华为发布全新机器人学习开源Python框架Ark

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等联合推出开源Python机器人学习框架Ark,旨在解决传统机器人开发依赖C/C++、学习门槛高、工具链分散等瓶颈。框架深度兼容PyTorch等AI生态,支持仿真与实机无缝切换,兼顾Python易用性与高性能,助力降低开发门槛、加速机器人自主智能创新。

全球首个商业化叠衣机器人Isaacs正式上岗洗衣房

全球首个商业化叠衣机器人Isaacs于旧金山Tumble Laundry洗衣房正式上岗,由前苹果AI高管团队创立的Weave Robotic研发。其搭载自主VLA模型,实现70%自主叠衣,AI主导+人工辅助提升效率,解决传统机器人痛点,开启智能叠衣服务商业化时代。

Pollen Robotics开源"Amazing Hand"灵巧手:双手协同高精度,低成本驱动机器人灵巧操作革命

Pollen Robotics发布的开源“Amazing Hand”灵巧手双手机器人原型,凭借模块化设计与高精度控制实现技术突破:每手集成9关节6执行器,拇指支持对掌运动,可抓取0.5毫米至50毫米物体;磁性编码器提供0.1°关节反馈精度,能稳定操作0.8毫米间距芯片引脚。开源生态通过3D打印核心构件将单手套件成本压至200美元(仅为商用灵巧手1/20),GitHub开源设计文件、代码及ROS驱动吸引1700+星标开发者协作,已迭代触觉传感等功能。双手协同系统解锁工具切换、0.2毫米误差精密装配及动态抛接等复杂操作,在医疗微创手术、工业精密装配、核废料处理等场景落地测试。目前社区正优化肌腱耐久性(寿命提升至20小时),计划2025年推出商业套件,推动灵巧操作技术低成本普及。

TeleAI提出ATE框架破解VLA模型跨本体泛化难题,数据需求减少90%

在具身智能领域,视觉-语言-动作(VLA)模型是实现机器人通用操作的核心,但跨本体泛化难题(不同机器人硬件适配需大量数据)制约落地。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提出ATE框架,通过“调分布”破解痛点:无需修改模型架构,以双阶段“对齐-引导”设计,先将目标本体动作分布嵌入预训练潜空间,再用少量数据引导策略更新。该框架使数据需求减少90%、训练时间缩短50%,跨本体泛化准确率提升15-20%,兼容主流VLA模型。开源代码与技术资料已发布,可快速适配工业、家庭等场景机器人,大幅降低具身智能落地门槛,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柔性制造、家庭服务等真实场景。

RoboScience RoboMirage:百微米级精度突破具身智能仿真瓶颈

具身智能发展中,数据采集成本高、传统仿真器物理精度低(毫米级)、易穿模等问题突出。2025年9月RoboScience发布的高精度仿真平台RoboMirage,以百微米级精度突破瓶颈,首次实现金属环悬浮、橡皮筋穿越等依赖微妙物理平衡场景的真实复现,解决超弹性体自碰撞、非线性摩擦突变等核心挑战,如抽桌布场景物体稳定率达98.7%,橡皮筋穿越误差<0.2mm。其“算法-算力-生态”三维架构,通过全物体类型接触框架、隐式积分算法等,高效处理多体接触(100物体接触仅需0.3秒),兼容ROS 2与NVIDIA生态,助力缩小Sim-to-Real鸿沟(误差从12.7%降至3.1%)。目前已服务特斯拉、达闼云端机器人等客户,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制造、家庭服务等领域规模化落地。

波士顿动力Atlas再进化:单一AI模型实现机器人手脚协同

波士顿动力Atlas人形机器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首次通过单一AI模型同时控制行走与抓取动作,实现“手脚协同”全局决策,动态环境适应性大幅提升,树立通用型机器人算法新标杆。其核心技术采用分层强化学习架构,底层处理传感器数据生成基础动作指令,高层动态调整任务优先级;创新引入动作干扰消除算法,抓取时自动补偿重心偏移,平衡控制误差降低72%;经30万组跌倒案例仿真训练,具备“小步滑移”等自主防摔策略,动作流畅度接近人类水平。相比特斯拉Optimus模块化模型、日本JAXA地形专用模型,Atlas跨场景通用控制优势显著,未来可广泛应用于高危作业、灾后救援等领域,推动机器人技术从“专用”向“通用”演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