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巨头[11]
Google发布VaultGemma:首个差分隐私预训练轻量级开源语言模型
2025年9月Google发布开源语言模型VaultGemma,20亿/18亿参数轻量级设计,首创差分隐私(DP)从头预训练(ε≤2.0,δ≤1.1×10⁻¹⁰),实现数学可验证隐私保护。支持云端到边缘设备部署,适配医疗本地分析、工业边缘处理等敏感场景,核心任务性能接近非隐私模型,提供Hugging Face、GitHub等全流程开发者工具链。
Dyna Robotics完成1.2亿美元A轮融资 科技巨头参投推动机器人AI基础模型发展
Dyna Robotics完成1.2亿美元A轮融资,估值突破6亿美元,CRV、First Round Capital及Nvidia、Amazon等巨头参投。公司聚焦机器人AI基础模型赛道,研发通用智能底座,解决传统机器人跨场景适配难题,推动行业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。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、产品落地、人才布局及生态合作,加速机器人智能化转型进程。
美国科技巨头在英投资逾310亿英镑 OpenAI“星门”项目落地伦敦郊外
美国科技巨头集体押注英国,微软、OpenAI、英伟达等投超310亿英镑布局AI算力。OpenAI星门项目落地,部署6万颗英伟达Blackwell芯片;英伟达联合伙伴投110亿建数据中心。英国政府加速审批、降电费吸引投资,助力巩固全球AI枢纽地位,推动主权AI时代算力竞赛升级。
OpenAI与微软签署谅解备忘录 战略合作开启新篇章聚焦AI工具与安全
2025年9月,OpenAI与微软签署新阶段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,标志AI战略合作升级。双方合作基于超130亿美元投资,微软Azure提供算力支持,OpenAI技术赋能其产品;新协议以安全为核心原则,将深化技术研发与商业化,巩固行业领先地位,影响全球AI生态格局。
Google Gemini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榜:Nano Banana AI图像编辑模型驱动
Google Gemini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榜,内置Nano Banana AI图像编辑模型成关键。该模型以角色一致性控制(解决主体失真)、多模态交互(支持13图融合、地图标记生成)、高效处理(单次10-20秒)为核心优势,免费用户每日可编100张图,正重塑社交创作、3D打印等场景,成AI图像编辑新标杆。
OpenAI发布“Grove”计划:为AI早期创业者打造创新孵化新生态
OpenAI推出Grove计划,聚焦AI创业“预想法”阶段,面向有技术背景但想法萌芽的探索者,无明确方向也可申请。该计划填补从技术到创业的从0到1空白,提供前沿模型试用、导师1对1指导、算力支持及生态资源,助力提炼可行方向,与巨头同类项目形成差异化竞争,为AI技术人才创业启动赋能。
甲骨文Q1财报:RPO激增359%股价暴涨27%,AI云服务驱动转型
甲骨文2026财年Q1财报发布后,股价盘后暴涨27%,核心驱动力为剩余履约义务(RPO)同比激增359%至4550亿美元,相当于过去25年营收总和。RPO中78%来自云服务合约(约3550亿美元),AI相关服务占比达64%,凸显转型成效。云基础设施(OCI)业务营收33亿美元,同比增长55%,增速持续提升,其与OpenAI合作集成GPT-5、与Google生态互补,满足企业AI算力需求,客户合同期限已延长至8年。此次RPO激增印证甲骨文从传统数据库厂商向AI云服务商转型,未来增长将深度绑定AI赛道。
Google AI Plus印尼首推 新兴市场低价定制启AI普惠
Google推出全新订阅服务“AI Plus”,聚焦新兴市场开启AI普惠化新尝试,首站落地印尼,后续将扩展至印度、泰国、墨西哥等地区。该服务针对新兴市场用户需求定制,印尼月费仅约4.56美元,不足美国同类服务价格的25%,锚定本地中端手机月分期费用降低付费门槛。核心功能涵盖Gemini 2.5 Pro(128K上下文窗口)、本地化AI工具集及Google Workspace深度集成,适配长文档分析、多轮对话等个人与中小微企业场景。免费版每日提供5次Gemini 2.5 Pro试用,引导用户转化。此举通过“低价+实用功能”组合,推动高端AI能力下沉,加速新兴市场数字经济效率提升,开启全球AI普惠化新阶段。
xAI/OpenAI竞逐自研芯片:台积电3nm工艺2026量产,AI算力自主竞赛升温
xAI自研AI推理芯片X1曝光,采用台积电3nm工艺,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量产,首批产量30万块,旨在解决算力瓶颈,支撑五年内实现5000万英伟达H100等效算力目标。当前自研芯片已成AI巨头标配,谷歌TPU、Meta MTIA、OpenAI XPU等竞相布局,算力自主化竞赛加剧。X1与OpenAI XPU均瞄准2026年量产,却分野于“完全自研”与“半自研”路线,技术与人才争夺白热化。台积电凭借3nm代工超90%市占率成关键变量,其产能分配直接影响巨头算力野心。此外,特斯拉AI5/AI6芯片与X1形成战略协同,共同推进马斯克生态算力布局。
AI评估悖论:头部AI公司早期"不评估",行业热捧背后的阶段策略
AI行业存在“评估悖论”:顶尖AI公司在0-to-1阶段常不做僵化评估,而行业工具商与资本却力推评估为“必备技能”。头部企业“不评估”实为策略——早期依赖轻量试错与用户反馈,快速验证价值而非纠结性能指标;行业推崇评估则因工具商以评估为核心产品,资本需可衡量确定性降低风险。
评估价值取决于项目阶段:初创期过度评估易成“创新枷锁”,应优先用户反馈、轻量A/B测试;成熟扩展期则需系统化评估,优化性能、控制合规风险。真正的评估智慧在于:理解阶段需求,0-to-1阶段聚焦“用户是否需要”,成熟阶段用指标保障规模化落地,让评估服务创新而非束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