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身智能[14]
2025外滩大会:沪蚂蚁集团主办 全球科技领袖共探重塑创新增长
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将于9月10-13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办,以“重塑创新增长”为主题,汇聚16位院士、图灵奖得主及550余位全球科技领袖。大会设40余场论坛,聚焦AI、具身智能、芯片等前沿领域,主论坛将探讨大模型进化、智能体应用,王坚院士现场发布接入20万物联网设备的“城市神经计算平台”。5000平米“机器人小镇”展示100余款具身智能机器人,呈现优必选、傅利叶等企业硬件突破及行业三层产业链架构,中国占全球具身智能融资38%。新加坡、香港、上海三地联动推进金融科技协同,共建监管合规数据共享链。万平米科技展设概念-转化-应用三层体验,8000支战队角逐AI赛事,8家顶级创投现场对接。AI创作主题曲《Hello Future》等科技人文融合项目同步亮相,打造思想碰撞、技术展示与产业对接的科技嘉年华。
清华北航联合发布BSC-Nav:让具身智能拥有动态类脑空间记忆
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物理世界常因空间记忆不足"笨手笨脚",而清华与北航联合研发的BSC-Nav类脑空间认知框架,正通过模仿生物大脑空间记忆机制破解这一难题。该框架构建地标记忆、认知地图、工作记忆三大模块,实现动态空间记忆:地标模块优先记住关键物体,认知地图动态更新环境变化(内存效率提升45%),工作模块将模糊指令识别准确率提至92%。测试显示,其长距离导航成功率达89.7%,远超传统模型;已吸引12家机器人企业测试,可赋能家用机器人自适应新环境、工业机器人实时响应场景变化,为具身智能"物理觉醒"提供核心技术支撑。
波士顿动力Atlas再进化:单一AI模型实现机器人手脚协同
波士顿动力Atlas人形机器人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首次通过单一AI模型同时控制行走与抓取动作,实现“手脚协同”全局决策,动态环境适应性大幅提升,树立通用型机器人算法新标杆。其核心技术采用分层强化学习架构,底层处理传感器数据生成基础动作指令,高层动态调整任务优先级;创新引入动作干扰消除算法,抓取时自动补偿重心偏移,平衡控制误差降低72%;经30万组跌倒案例仿真训练,具备“小步滑移”等自主防摔策略,动作流畅度接近人类水平。相比特斯拉Optimus模块化模型、日本JAXA地形专用模型,Atlas跨场景通用控制优势显著,未来可广泛应用于高危作业、灾后救援等领域,推动机器人技术从“专用”向“通用”演进。
清华等机构开源全球首个具身智能“渲训推一体化”强化学习框架RLinf
具身智能训练面临渲染与模型资源竞争、效率低下的行业难题,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开源全球首个“渲训推一体化”强化学习框架RLinf,为这一痛点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。该框架创新混合式执行模式,消除传统共享/分离式执行的算力浪费,将系统气泡降至零,算力利用率提升至近100%;通过六层架构与多后端集成,灵活适配“大脑”(具身VLM)与“小脑”(VLA)等多样化模型需求。实测显示,RLinf训练效率提升40%-60%,VLA模型训练周期从数周缩至数日,数学推理模型在AIME24数据集准确率超GPT-4,GPQA-diamond得分超越Claude 3。框架GitHub首周星标破800,已成为具身智能研发新基建,加速AI从“感知”到“行动”的跨越。